首页 > 大湾区 > 深圳文章正文

集群街原地乔迁记(民生改善在身边)

深圳 2025-02-15 陈晓楠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内容页头部广告(手机)
                               

  图为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集群街2号楼居民在新居厨房做饭。
  曾燕娜摄

  “过去的‘小黑屋’再也不见了!”

  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集群街2号楼204房主黄细祥拿着新房钥匙,充满了喜悦。“现在我们家采光好,结构方正,每个人都有更多的空间。我姐姐是残疾人。她还计划了一个独立的房间给她改造,方便我们照顾她。”

  春节前夕,广东省第一个业主“自筹资金、原拆迁”危房改造项目——广州市花都区集群街2号楼正式验收交付并同时交付证书。业主自筹资金800多万元。经过9个月的努力,该建筑建于1976年,共有25户人家。被认定为D级危房的小建筑实现了原址的全面重建,业主成功地住在了新家里。

  集群街2号楼位于广州北站东侧,南北临新华墟市,周边老旧住宅楼林立,人口密集。

  回顾老楼以前的样子,黄细祥连连摇头:“不仅外墙,房子墙上的砖也发霉了。我在家里钉了一颗钉子,手掌大的墙皮掉了下来!每年雨季,屋顶的墙皮也会掉下来。如果你把地板拖到楼上,楼下就会渗水。”

  随后,居民们强烈愿意改造老房子。”征地拆迁是不可行的,因为土地利用效率不高,政府没有征地拆迁计划。如果进行微观改造,不能完全消除住房安全风险,不合理的房屋类型问题不能解决,也不可行。经过居民、社区和政府部门的多次讨论,我们最终决定在原址进行拆迁和重建。”广州市花都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总工程师卢祥铅说。

  安装电梯,改造上下水,重新设计户型...“原拆原建”模式有很多优势,但很多业主都在嘀咕自筹资金。

  居民负担得起吗?“我和妻子都是环卫工人,收入有限,手头也不富裕。为了改造房子,我们一下子要花30多万元。起初,我们真的很担心。”黄细祥说,社区召集业主召开多次会议,回答他们的疑问,帮助他们办理证明手续,申请使用住房公积金筹集资金。

  改造能推进吗?花都区搭建居民沟通议事平台,引导居民自主协商讨论社区改造和后续管理。花都区新华街道办事处规划建设办公室主任邓浩说:“我们先后召开了9次居民大会和48次家访,解决了居民改造资金、搬迁安置、户型设计、家庭矛盾等问题。”。

  资金管理得好吗?”社区居委会与业主代表、企业代表开立共同管理账户管理拆迁资金,委托施工方按照施工方案申请使用资金,确保专项资金的使用。”卢祥铅表示,所有业主共同委托区国有企业作为项目改造的主体,项目施工质量得到保证。许多部门根据制定的竣工时间表合作成立了专门的班级,项目建设有序。

  全新的集群街2号楼解决了困扰社区居民多年的供水、燃气供应、电梯安装等民生问题。改造后,每户独立成套,户型方正,阳光充足。自筹资金和原拆迁的新拆迁和危险建设模式为建立可持续的城市更新模式提供了新的思路。与传统的微改造模式相比,“原拆迁原建”模式减少了50%的财政支出,使房屋增值1.6倍。

  迎接春节,老地方,搬新家。看着宽敞整洁的小广场,方便周到的党群服务中心,集群街2号楼的邻居们格外美丽。

  《 人民日报 》( 2025年02月14日 19 版)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内容页尾部广告(手机)

标签:

备案号:沪ICP备2023024783号

南方城市网声明网站刊载内容均转载自网络,转载目的仅为传播有价值学习分享,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送邮件至 Help_Times@163.com